乌鸢会馆>穿越历史>重筑人生 > 第一八零章 大疏散
    天津市郊木场公社和西营门公社都看见成百上千只蝙蝠,大白天在空中乱飞。

    唐山以南宁海县潘庄公社西塘坨大队一户社员家,从七月二十五日起,房梁下的老燕就象发疯一样,每天将小燕从巢里抛出去,主人将小燕捡回去,随即又被老燕抛出去。七月二十七日,老燕带着剩下的两只小燕飞走了。

    七月二十七日,迁安有社员看到,蜻蜓如蝗虫般飞来。飞行队伍宽一百多米,自东向西,持续约十五分钟之久。蜻蜓飞过时,一片嗡嗡地响声,气势之大,令人目瞪口呆。

    “地震即将来临”!这样一来,即便是再糊涂的人也会得出这个结论了,当夜幕彻底的将这座重工业城市淹没的时候,一道道电波却从四面八方向唐山汇集,往复不断,这一次,将是一场建国以后最大规模的人员疏散!

    有了海城大疏散的经验和教训,所以这次唐山范围内的疏散在组织上和安排上都严密了很多。

    7月27日晚20时,驻唐某部队在接到上级命令之后,已经悄然的开进了市区,并且按照制定的疏散方案准确的抵达各自的任务地点。

    “时间就是生命,疏散就是革命”!这是这次疏散任务缩提出的口号,当人们刚刚吃过了晚饭,有的人已经要休息的时候,房门被敲响了,打开房门,外边的战士会从容的告诉他,今晚将进行一次城市空袭演习,要求市内所有的居民,都要听从革命的召唤、领袖的命令,积极配合部队做好演习工作,而所说的配合,就是在这些军人的指挥下迅速的带好随身物品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到最近的集合地点汇集。

    命令有些怪怪的,而和以往的空袭演习不同的是,这一次却是没有进入附近的防空洞,时代的特点让市民们并没有去过问,只是机械的按照军人的命令默默的在市内的几个空旷地点甚至是在郊外驻扎了下来,没有人会怀疑,因为部队这时候摆出的阵势表明,这就是一场很公开的行动,市民们的聚集点,会有部队的人员帮助提供照明,并竖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应急帐篷。

    市民们在看到这种情形之后,心头一丝的疑惑也已经消失了,顺从的听部队人员的指挥,偌大的城市里,竟然极少发出声响。

    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了,当午夜到来,整个城市的居民已经疏散了近七成,还有一部分的群众正在来路之上,一切都显得很顺利。

    “郭达同志,一号小区的疏散工作进度如何”?来回巡视的指挥员下车对站在一号小区门口,指挥人群该怎样动作的一位排长问道。

    “报告营长,一号小区共有居民两千四百二十三名,现在已经全部通知到位,并组织小区居民进行疏散,预计一个小时以后,疏散完成”!郭达利落的汇报道。

    “好,再此基础上尽量的加快速度……时间就是生命”!

    “是,坚决执行命令”!郭达一个立正,敬礼说道,随即在营长的点头示意之下,大声的传达了下去:“加快速度,大家带好随身的物品,互相帮助,尽快的疏散出去”!

    随着命令的传达,人流前进懂得速度明显的又加快了。

    这样的情形在城市各地都在重复上演着。

    “报告排长!嗯……有老两口说啥也不愿意动弹,说……也就是一场演习而已,他们都老胳膊老腿儿的了,就让他们呆在家里吧,我们咱么劝也不行”!一个战士跑到了郭达的跟前,为难的汇报道。

    “哦,志开,你守在门口,我进去看看”!郭达对副排长说了一声,跟随着这名战士迅速的向小区里走去。

    这是一栋三层式的老式楼房,本身就生在唐山的郭达却是知道,这栋楼房还是抗战时期口木人所建造的呢,现在看上去已经十分的破败了,楼房的墙角都脱落了几十块房砖了,这要是真有地动(唐山方言),都不用怎么费事,这栋楼房就会成为一堆碎砖头。

    黑暗的楼道狭窄又杂乱,郭达打开手电筒,随着那名战士来到了三楼,敲响房门之后,一位手拄着双拐的老大爷出现在门口。